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会特邀报告▏钱学森讲坛:天空海一体化水下组合导航会议报告内容及报告人简介

2017-12-06 溪流之海洋人生 26 46374 26 12182 0 0 8007 0 0:00:05 0:00:01 0:00:04 8003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高端前沿专题学术会议—

钱学森讲坛:天空海一体化水下组合导航

围绕“天空海一体化导航与探测”专题,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邀请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来访,诚邀相关领域专家莅临指导和学术交流。


报告一:极低频在深地深海的应用展望

报告人:陆建勋 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院)

 

报告二:对未来导航面临挑战的思考

报告人:冯培德 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三: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进一步研究

报告人:吴宏鑫 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

 

报告四:小天体探测进展与展望

报告人:黄江川 总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

 

报告五:低轨导航通讯遥感一体化及其应用

报告人:魏奉思 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许国昌 教授(山东大学)

 

报告六:我国海洋卫星及其应用

报告人:林明森 研究员(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报告七:数字地球+”与智慧海洋应用

报告人:王长青 研究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

 

报告八:航天器自主光学导航技术

报告人:王大轶 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

 

报告九:极地声学及跨介质信息传输技术研究

报告人:殷敬伟 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

 

报告十:深远海水底声学观测阵列与水下定位和导航

报告人:徐永生教授(中科院海洋所)

 

报告十一:移动平台与深远海观测

报告人:  陈朝晖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报告十二:天空海一体化卫星重力反演与潜艇组合导航

报告人:  郑伟 研究员(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三、报告时间及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吴凡:010-68113066

孟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极低频在深地深海的应用展望

一、报告人简介

陆建勋,男,1929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和1955年荣立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1992年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2004年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委员,主席团成员;19852002年担任中国造船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士,通信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现任第七研究院研究员,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委员,空军院士顾问,广电总局高级顾问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译著1部。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极低频在深地深海的应用展望

内容摘要:现代无线电波可以探查以光年计的宇宙空间,但对我们脚下的陆地和海洋的探查却只能以米为单位。介绍了无线电频率最低端-极低频的世界科研进展和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低频探地(WEM)工程深地和深海探测的科研进展情况。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对未来导航面临挑战的思考

一、报告人简介

冯培德,男,1941年生,广东省恩平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专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6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自控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航、西工大、南航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航空六一八所所长,作为总设计师主持了航空惯性导航系统国家专项的研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发明奖各一次,航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机械运载工程学部副主任,国家大型飞机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对未来导航面临挑战的思考

内容摘要:

1)认真开展对导航新需求的分析(不同领域对导航精度、抗干扰能力、体积重量、降低成本和全寿命管理的要求)。

2)努力加强对导航新技术途径的探讨(新型器件、新系统途径、新的组合、协同、监控模式研究)。

3)高度关注对特殊导航问题的解决(超长航时导航、相对导航、快速自定向、大机动运行的导航等)。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进一步研究

一、报告人简介

吴宏鑫,男,1939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丹徒人,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控制理论及其应用专业。现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主要从事航天和工业领域的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这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对于一类对象在参数估计未收敛到真值的过渡过程阶段,能保证系统闭环稳定且具有良好性能。在智能控制方面提出了特证建模基于对象特征模型描述的黄金分割智能控制方法航天器变结构变系数的智能控制方法基于智能特征模型的智能控制方法等,为降阶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开拓了新的道路,对航天器控制和工业控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上述理论和方法已在航天控制和工业过程控制等多项实际对象中取得成功应用。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2部。《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获199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基于特征模型的智能自适应控制》获2010年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2011年获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十年杰出贡献奖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992年被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2004年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航天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进一步研究

内容摘要:围绕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介绍了国内外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的研究现状,分别从人工智能、智能控制、航天器自主导航、航天器智能自适应控制、故障自主诊断和重构问题、信息智能自主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智能自主控制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重点介绍了航天器的智能自主控制系统研究:包括航天器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形式研究,多种信息获取及应用,多种执行机构研究,突发事故创造性智能研究。最后讨论了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发展的研究规划。航天器的智能自主控制要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工程实现以及飞行验证与工程应用,这是一个全新过程,是一个大的工程系统。本报告仅是整个智能自主控制的一个初步设想和展望。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小天体探测进展与展望

一、报告人简介

黄江川,男,1961年生,研究员,长期从事月球和深空探测器研究,历任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目前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小天体探测研发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创新团队奖和一等奖1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小天体探测进展与展望

内容摘要:随着观测与航天技术发展,国际上针对太阳系小天体的研究不断深化,其科学原创性和技术先进性往往代表着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发展水平。首先结合国际上小天体领域的科学热点和技术态势,分析了小天体探测的科学价值和技术难点;其次介绍了在过去十多年中,以图塔蒂斯小行星飞越探测、战略研究发展课题为代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小天体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所提出的选、探、控、用的发展策略。持续开展小天体探测活动将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也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价值。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低轨导航通讯遥感一体化及其应用

一、报告人简介

许国昌,男,1953年生,山东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波茨坦地球科学中心(GFZ)资深研究员,布兰登堡科技应用大学兼职教授,柏林工业大学兼职博导,Springer系列著作Sciences of Geodesy主编,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海外通讯评审专家。曾是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和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里斯本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兼职博导,中国国家授时中心兼职教授。历史上首次推出了卫星受摄运动的二阶理论解,奠定了星上自主定轨的理论基础,是许氏无奇点理论,拉格朗日许和高斯许运动方程的创立推导者。世界知名的卫星导航定位专家,世界著名的卫星轨道力学家。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低轨导航通讯遥感一体化及其应用

内容摘要:首先介绍中科院院士局的战略研究,该研究结果已正式递交国务院,并列入国家规划;其次介绍哈工大深圳与山东大学的通导遥卫星计划;最后描述该卫星系统的应用前景。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我国海洋卫星及其应用

一、报告人简介

林明森,男,1963年生,福建莆田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现任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兼任《海洋学报》副主编,《遥感学报》、《遥感信息》、《海洋科学》、《海洋科学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海洋预报》和《东海海洋》等编委,国家奖励办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审专家、海洋科学鉴定和评审专家、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国家海洋局空间遥感与应用研究、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科学、海洋灾害预报技术、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复旦大学微波散射与遥感信息和武汉大学卫星导航与定位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海洋学会理事、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遥感专委会主任委员,航天标准化委员会、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目前是国际光学组织SPIE中国专家成员,国际海洋大气联合委员会(JCOMM)组织的海洋气象卫星专家组国家成员,同时也是国际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组织的海洋地形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导师。发表论文100余篇,负责和参加科研项目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项、青年科技奖2次。入选国家海洋局双百人才工程、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获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入选国家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成员。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我国海洋卫星及其应用

内容摘要:首先介绍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其次介绍我国已发射的海洋卫星、未来到2025年的海洋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提出未来后续的发展方向,同时介绍海洋卫星遥感在海洋环境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海岛礁测绘、全球气候变化和军事应用等方面的成果展示。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数字地球+”与智慧海洋应用

一、报告人简介

王长青,男,1972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副院长,中央军委科技委深远海领域专家,某重大专项制导控制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导弹总体、导航制导与控制、测绘遥感、任务规划技术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研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数字地球+”与智慧海洋应用

内容摘要:伴随互联网+”的兴起,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地球进入数字地球+”时代,在空间维度、技术维度和应用维度得到极大提升,天地组网、时空基准、感知认知、实时地球、万物互联、智能决策构成其发展基本要素,使得数字地球全面进入服务化、定制化、智能化应用的时代。数字地球+海洋数字地球+”陆海统筹、天地一体总体发展布局下面向海洋领域的综合集成应用解决方案,是智慧海洋的一种体系化的解决方案,本报告进行了相关应用探讨。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航天器自主光学导航技术

一、报告人简介

王大轶,男,1973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副部长,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项目技术首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宇航学会空间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5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7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航天器自主导航与控制领域进行了创新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嫦娥月球探测卫星等型号飞行试验成功做出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4项,部级二等奖3项。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航天器自主光学导航技术

内容摘要:航天器自主导航是指在不依赖地面支持的情况下,不依靠人造信标,仅利用自身携带的测量设备在轨实时确定其运行轨道的过程。自主导航能够显著降低航天器对地面测控的依赖程度,提高自主生存能力,是保障航天器安全和航天任务成功实施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航天器自主导航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国内也取得了一批成果,一些已得到在轨应用和验证。本报告从工程实现自主导航面临的关键问题入手,梳理了核心技术,归纳了创新点,介绍了自主导航在地球轨道航天器和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目前自主导航的热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总结。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极地声学及跨介质信息传输技术研究

一、报告人简介

殷敬伟,男,1980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导,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院长,黑龙江省杰青,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任职包括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专家(深远海领域)、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仪器仪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声学学会秘书长等;近年来先后在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任职。主要从事极地声学、水声通信与探测、声纳信号处理等方向研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以及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与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作为核心骨干获得2016年度国防创新团队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入选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教师支持计划,荣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出版专著1部《水声通信原理及信号处理技术》(获2016年度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科技图书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青年基金3项,以及国防技术基础科研、海装预研、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20余项课题;参与国防重大基础科研、863计划等多项课题。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极地声学及跨介质信息传输技术研究

内容摘要:冰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的北极航线潜力巨大,极地矿产资源丰富;北极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北极信息技术成为新的制高点。北极地区常年受冰层覆盖的影响,冰下水域内的军事和民用活动均迫切需要水声技术的支持。由于冰盖的存在,水声通信成为冰下信息交互最为可取或者唯一可取的手段。北极冰下信息上行透冰出水、空天信息下行透冰入水,是构建极地立体化信息链路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展极地跨介质信息传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深远海水底声学观测阵列与水下定位和导航

一、报告人简介

徐永生,男,1970年生,中科院海洋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罗德岛大学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分会主席。2013年入选青岛创新领军人才。曾在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物理海洋和海洋遥感等方面研究工作,参加了ECCO2Jason-2OSTMSWOT等著名海洋卫星项目,并与美国高度计卫星项目(Topex/Poseidon,JasonSWOT等)的首席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Fu Lee-Lueng在物理海洋学国际权威期刊JPO合作发表论文3篇(第一作者),其中利用高度计卫星观测对海洋中地转湍流的研究曾入选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2010年度对外展示性成果。科研成果发表在JPOJGRGRLOcean ModelingIJRSDSRClimatic ChangeJtech等国际知名期刊(34篇);2011年发现海洋中不符合经典地转涡流理论的区域,结果在JPO上发表,迄今已在国际知名SCI期刊他引40余次,2012年发现了去除卫星高度计仪器噪音影响的方法,从而解决了卫星高度计观测中长期存在的速度功率谱蓝移问题,推动了面向海洋亚中尺度的新一代干涉测高成像高度计的发展,此成果已在国际知名SCI期刊他引30余次。主持中科院先导专项、航天背景预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深远海水底声学观测阵列与水下定位和导航

内容摘要:随着海洋学和科技发展,人们对深远海大尺度海洋现象的观测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深远海大面积、长时间、连续、实时观测方面有长足发展。实现此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坐底式声学仪器观测阵列(PIES),其具有造价低、易收放,适合大面积、长时间观测等特点。PIES观测阵列能够探测三维温盐场、内波、涡旋、海流,海浪等动力学要素。PIES阵列已通过水声通信实现深海大洋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如建立与潜艇间的水声通信,就可能利用PIES的位置信息在阵列覆盖区域进行水下定位与导航,同时把海洋动力环境信息传给潜艇。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移动平台与深远海观测

一、报告人简介

陈朝晖,男,1984年生,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多尺度过程机理研究和海洋观测与仪器研发,近年来在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tific ReportsGRLJPOJGR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2项。201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五位),同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获国家海洋局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称号,以及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学者称号。目前担任国际CLIVAR NPOCE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移动平台与深远海观测

内容摘要:海洋科学发展史每一次里程碑式的推进都离不开海洋观测探测技术的提高。本报告先回顾过去几十年海洋观测的重大历史性事件,从当前海洋科学前沿问题出发,讲述移动观测平台在今后深远海观测的重要性,并引出了诸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三、报告时间和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天空海一体化卫星重力反演与潜艇组合导航

一、报告人简介

郑伟,男,1977年生,中共党员,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曾工作于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现工作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重力反演和天空海一体化导航与探测。现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空间科学与空间探测专业组)委员、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天空海一体化导航与探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空间与水下应用传感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空天安全平行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平行控制与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委会)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海洋测绘专委会)委员、中国惯性技术学会(惯性仪表与元件专委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电推进专委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测绘专委会)委员,《Applied Geophysics》(SCI)、《深空探测学报(专刊)》等期刊编委,浙江大学兼职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和兼职博导、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系统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家高分专项重力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921载人航天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Surveys in Geophysics》(IF=4.413)、《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Journal of Geodynamics》、《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等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SCI收录31篇);以独立作者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资助;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和受理3项;以排名第一荣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地球物理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奖、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奖等20余项;曾主持中央军委科技委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结题特优)、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课题、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青年人才项目、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和青年创新促进会基金、日本JSPS项目课题、国家留学人员科技择优资助基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杰出青年人才基金等20余项;研究成果获航天、测绘、海洋、地震、国防等11个部门应用;获奖成果被《长江日报》、《中国航天》等媒体跟踪报道。

 

二、报告题目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天空海一体化卫星重力反演与潜艇组合导航

报告摘要:

1)围绕卫星数据处理和重力反演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旨在为我国首颗重力卫星观测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精确建立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保障;开展了我国下一代重力卫星技术方案、观测模式及关键载荷精度指标的顶层设计和需求论证。

2)融合卫星、航空、海洋等多源信息,构建新一代水下潜器惯性/重力/地形/水声组合导航系统。开展新一代GNSS-R测高/重力星座优化设计研究,提出改善水下潜器组合导航精度的理论和方法,突破高精度和高概率的重力匹配、地形辅助、水声定位等关键技术,力争实现高效、自主、长期、无源和隐蔽的水下潜器高精度导航。

 

三、报告时间及地点

报告时间:2017121008:30~17:00

报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唐家岭会展中心报告厅

 

四、报告联系人

  伟:010-68111077

             zhengwei1@qxslab.cn

李钊伟:010-68111352

  凡:010-68113066

  莹:010-68113069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相关阅读推荐

诚邀▏“中国惯性技术学会高端前沿专题学术会议—钱学森讲坛:天空海一体化水下组合导航”会议日程安排

征文▏“中国科协高端前沿专题学术交流—钱学森讲坛:天空海一体化导航与探测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